老电影《鄂尔多斯风暴》拍摄往事
剧本由云照光创作,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回忆整理素材,最初名为《席尼喇嘛传奇》。总政文化部领导认为剧本写得太实,对艺术加工不利,云照光接受意见后多次修改。从初稿到定稿,剧本历经11稿,累计约77万多字。
剧本由云照光创作,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回忆整理素材,最初名为《席尼喇嘛传奇》。总政文化部领导认为剧本写得太实,对艺术加工不利,云照光接受意见后多次修改。从初稿到定稿,剧本历经11稿,累计约77万多字。
提起《边塞烽火》,父母比我还熟悉这部电影,说出王晓棠的名字,老父亲曾脱口而出——就是演《边塞烽火》啊!而这电影,我居然没看过。这怎么能放过呢?
这些老电影,从多个层面展现了那场关乎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殊死抗争,更让我们看到了先辈们在面对外敌来犯时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
导演严寄洲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编辑部发现被弃用的剧本《北仑河畔》,觉得选材角度不错,便征得厂长同意后赴广西采访搜集资料,对原作框架进行调整增删,突出“土改运动”时代背景,最终写成《英雄虎胆》剧本。
影片改编自李英儒的同名小说,八一厂导演严寄洲因曾参加过地下工作,对书中故事有切身体会,故而萌生了改编拍摄的想法。严寄洲与编剧从小说情节中抽出争取伪军团长关敬陶率部起义作为贯穿全局的红线。改编时,有同行建议拍成惊险片,严寄洲则认为应是一部“爱憎分明、情节紧张”的
事件主体:核心机构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核心人物包括导演於水、监制陈廖宇、编剧於水 / 刘佳,关键动作包括:2025 年 7 月 29 日发布首支长预告(B 站播放量 2300 万次),8 月 2 日全国上映首日票房破 35
最近翻到一张王晓棠的老照片,60年代拍的,看着挺有意思。照片里她穿戏服,脸蛋长得周正,后来才知道这是电影《英雄虎胆》里阿兰的角色造型。那时候她演的挺像样,尤其是有场晚宴后跳伦巴的戏,动作很柔美,很多男观众应该都记得这段。
昨天,中影集团发布了,于洋老先生于2025年3月1日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人震惊——于洋老先生的妻子去世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跟着走了。
1977年以后,一些老电影陆续在部队重放。那时,我们团已经有了礼堂,干部战士都是集中到礼堂观看电影。这样,以前分散到各营或连在室外放电影的局面基本结束。不过,部队野营拉练到了农村,电影组依然在村外场地放电影,干部战士与老乡们在一起看电影,更是热热闹闹,特有意思
1956年,已经和朱文顺共同执导了电影《神秘的旅伴》的林农,接到了长影厂领导布置给他的一项艰巨任务——将彭荆风、林予、姚冷创作的剧本《边寨烽火》搬上银幕,并拍摄成长影厂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1956年,已经和朱文顺共同执导了电影《神秘的旅伴》的林农,接到了长影厂领导布置给他的一项艰巨任务——将彭荆风、林予、姚冷创作的剧本《边寨烽火》搬上银幕,并拍摄成长影厂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记得应该是文革爆发初期的事情,我刚上小学的前后(极可能是前),电影业还没进入只有“三战一英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英雄儿女)和七个样板戏霸幕的极度贫乏期。
记得应该是文革爆发初期的事情,我刚上小学的前后(极可能是前),电影业还没进入只有“三战一英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英雄儿女)和七个样板戏霸幕的极度贫乏期。
在新中国电影的璀璨星空中,“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是一句镌刻在观众心底的评价。王心刚,剑眉星目,身姿挺拔,举手投足间尽显英武之气。他以精湛的演技,将《海鹰》里果敢坚毅的海军军官、《红色娘子军》中成熟睿智的洪常青等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成为无数人心中的银幕男神